?
大名神童 寄情山水
周抡园,1899年出生于河北大名府北峰乡前现城村一个书香世家。周抡园的祖父为晚清举人,父亲周亭午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书先生。周抡园从小聪明过人,七岁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诗,十五岁时就能帮父亲教比自己大的学生,被誉为大名神童。
神童ZUI大的喜好是画画,他把家里存有的众多名家书画一一临摹了无数遍。信手画什么,惟妙惟肖,以至于画的猫竟吓着了老鼠,便有乡邻讨要他的猫画放于家中避鼠。神童的名号更是响亮。
1916年,17岁的抡园考入邢台师范学校,四年后毕业留校任美术教员,并开始钻研山水画。他给自己取字“岫生”,岫者,山峦也。他要做山水的儿子,足见其对山川大地的痴爱之情。
三年后,周抡园成为大名县ZUI年轻的县立高中校长。这让周亭午甚为欣慰。然而,他没想到儿子的心已飞往北平,飞往中G第一所高等美术专业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北大任教 名动京城
1924年,25岁的周抡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萧谦中、萧俊贤、齐白石等名师,和王雪涛、赵望云、刘开渠、李苦禅、雷圭元、李有行等为同窗。
周抡园来到北平时,因“五四”运动的影响和西方绘画的传入,中G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的强大冲击。整个美术界以西画为荣,排斥国画的言论占据着上风,美术学校学西画的学生数倍于学国画的,国画大有被西画取而代之之势。
萧谦中和萧俊贤是中G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为民国初期北方山水画派的领军人物,时人尊称“二萧”,蜚声北平画坛。“二萧”在这场中西绘画大论战中,被视为保守派的“京派事家”的中坚,坚守着中G正统文人画的阵地。后人高度评价:京派画家对传统绘画的守护立场和“精研古法”的实践,对20世纪中G美术发展起着存亡断后的作用。
师从“二萧”的周抡园对两位老师顶礼膜拜,“余步趋二先生之间,先学谦中,后学 泉(萧俊贤),陷溺其中,几不能自拔,一时当代画家的画作,概不入眼,即故宫(微博)古人名画,亦多认为不及(二)萧先生者”周抡园如此记录,可见“二萧”对他的影响之深。在那个“西风劲吹”的年代,周抡园心无旁骛地“精研古法”,深得前人绘画之精髓,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
在四年的求学中,周抡园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雪涛和周抡园是同乡加知己,学的是花鸟,学业也SHI分突出,同学们公认王雪涛花鸟第一,周抡园山水第一。刘开渠虽然是学西画的,但周抡园与他甚为投缘,两人共同参加过李大钊组织的“新燕社”的活动,两人的友谊持续终身。
1927年,北平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为国立北平大学,艺专更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翌年,周抡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应蔡元培校长之邀留校任教,与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为同事。
这一时期,是周抡园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时段。几年间,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大量清新高雅的作品见诸于报刊,其艺术风格尽现传统文人画之精妙,常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构图空灵,景致简约而意境深远,充满人文情怀。被何海霞先生评为“清超秀逸,元气淋漓,于一片清雅之气中,又不掩其潇洒风流,横溢才情”。
接着,他出版了第一本、也是他有生之年唯一的个人画集《周抡园画辑》,“二萧”为得意弟子欣然作序和题写封面。三十岁出头的周抡园一举成名,誉满北平画坛,以“岫生”题名的画作畅销市场。
流亡入蜀 “四川第一”
“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周抡园和大批知识分子一样选择离开北平。1937年底,他携家人逃难至四川,辗转于涪陵、重庆,ZUI后于1939底流亡到成都。一路上,遭日寇飞机轰炸,全部家当衣物、书籍、画作被炮弹击中起火,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周抡园先后在涪陵乡村师范、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不久,妻子因病去世,周抡园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生活,直到1943年,他与刘德芬女士重新组建了家庭。
刘德芬出身于绵竹县一个大绅乡家庭,知书达理,贤惠体贴,她先后为周抡园生下一儿二女。周克强便是他们ZUI小的女儿。周克强于1990年移民美国,是持有中G国家一JI美术师证书的旅美画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中G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父亲迎来了他的第二个艺术高峰,创造了几个“四川第一”:
1551年1月,入选中G美术家协会首批会员,也是四川省第一位进入Q国美协的国画家;1953年9月,新中G第一届国画展在京举行,Q国23个省市200余位作者的245件作品参展,周抡园的《都江堰》作为四川唯一一幅参展作品入选;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制作《中G画选编》巨型画册,Q国有72位画家的作品入选,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吴作人、陈半丁、关山月、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等,如雷贯耳的名家尽列其中,周抡园是这72位大家之一,也是四川山水画唯一的入选者。历时两年,这本浓缩了新中G第一个十年国画精品的画册出版,周抡园赴四川藏区写生后创作的《鹧鸪山》刊载于第49页上。
随着艺术声望的迅速扩大,大批任务画接踵而来。1959年底,周抡园被选派到重庆绘制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作品,工作了整整三个月,期间他创作了一批以“红岩”为主题的作品。1960年9月,为时三个月,创作完成了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国事访问的礼品画,主要作品有《剑门今昔》、《秦岭飞渡》、《川西林区收漂放排》等。同年,他的《青城曲径通幽》入选第三届Q国美术展,这是建国后他的作品连续三次入选Q国美展。
至此,周抡园当之无愧地跻身于Q国顶级山水画家之例。
不可或缺 永载史册
“周抡园的绘画早年深得古法,格多高妙;中年率先写生,力创国画新境界;晚年将"积墨""泼墨"相参,苍茫沉凝,气势磅礴。1951年他深入四川林区和铁路工地写生,早于张仃、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家Z名的"写生之旅",其作品在新中G成立初期就呈现了国画发展的新面貌,取得了很高成就?!闭馐枪也┪锕萋勒律旯莩ぴ凇癦名画家周抡园美术作品捐赠收藏仪式”上的讲话。
这“早于”二字暗藏深意。
早年曾与名满画坛的王雪涛、刘开渠、李苦禅等美术大家位列同侪的周抡园,论资历、实力、能力,论才华、功底、作品,他都不输于他的同行,为何后来缺少了画坛的关注?长时间被忽略了呢?
原因多多。ZUI大的转折点是“卢沟桥事变”,若非如此,周抡园不会离开事业蒸蒸日上、前途—片灿烂的北平,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了。大环境、小环境,国事、家事,命运多舛的他多次与机缘失之交臂四川美院成立时,要调他去教学,但他任教的中学和教育局坚决不放人;6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编辑完成《周抡园山水画集》,即将付印时,因那场席卷Q国的文化运动而夭折;1978年文化BU“中G画创作组(现为中G国家画院)”请他赴京,因急性胆道炎住院而作罢,又一次失去在Q国性的平台和同道切磋的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错综复杂,阴差阳错,周抡园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是金子就会发光,正如吕章申馆长所说:“周伦园先生的大名和艺术成就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暗淡,今天,随着这批捐赠作品入藏国家博物馆,像周抡园先生这样为中G画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家,其艺术的崇高价值定会为历史所肯定?!?/span>
中G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微博)撰文《重新认识周抡园 可以回归到美术史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之中》,发表于《文艺报》(2012.3.30),文中称周抡园为“美术史不能缺少”的“20世纪非常特殊的画家”。
美术大家 传世留芳
眼下艺术市场不断升温,投资热和收藏热持续走高,似乎人人都在找寻有价值的艺术品来收藏投资,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身价倍增,如周抡园的画,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且市面上已难见其踪影。藏家们都捂着,不让其见天日,等待时机。
周克强讲了一件她遇到的真事。闲来无事时,她也会去古玩市场逛逛,去年底的一天,她在古玩市场上看到一真一假父亲的画作,当时没吱声?;氐郊?,她寻思着要把那幅真的买下,第二天再去,结果店主把画收起来了,说非卖品,这几天只是拿出来“晒晒”而已。收藏家们已意识到了周抡园画作的升值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周抡园的子女将父亲留下的162幅经典作品捐赠出来,让许多人不解,因为这百余幅精品画足以使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当记者追问其缘由时,周抡园的小女儿周克强回答说:“奢华的生活与朴素的生活的意义都是一样的,我们把作品留在手里去传给子子孙孙,让他们成为有钱人,那是害了他们,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富裕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父亲的作品能在这世界级的大博物馆、中G首善文化及文明之窗的殿堂里永远展示、保存与传世,不仅是我们全家人的ZUI大愿望,也肯定是父亲周抡园的ZUI大愿望。因为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要有传世佳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我想这是我父亲绘画作品的ZUI好归宿!”
对这一大批捐赠佳作,国家博物馆如获至宝,“作为以历史和艺术并重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艺术类作品,?;ご澄幕枪也┪锕莸闹匾挝?。162幅周抡园先生画作的入藏,对增强我馆在艺术类藏品方面的实力,对保护传统中G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对研究和展示中G传统山水画在新时代的发展变迁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国家博物馆百年庆典之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举办“周抡园捐赠作品展”,此展览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届时,162幅精品画必将使山水画爱家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