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中G书画作品向来备受中G人民喜爱,收藏优秀书画作品一直是上到宫廷帝王,下到庶民百姓都有的行为,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是不分贵贱的,如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收藏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乾隆皇帝则喜欢收藏书画题款盖印,而民间的项元汴,张伯驹等是真正喜爱书画的大收藏家,民间众多的普通书画收藏者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书画家们的艺术创作,对中G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王羲之《兰亭序》文章书法皆佳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欣赏与收藏呢?在大部分人的思想中只要收藏名人书画就行,就会保值增值,实际并非如此,现实情况中大量收藏一些名人书画的不亏就不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书画市场的炒作因素太多,很多书画家因各种因素短期内会名声很大,就会有跟风者收藏作品, 其中名不符实者相当多,一旦炒作期过去,就犹如炒股票被套牢,想解套赚钱遥遥无期!
张言好兰花作品《涧边幽草》
收藏书画作品的最高层级是收购到古代及近现代已经被历史承认了的大书画家的优秀的经典作品,比如颜柳的书法,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赵少昂,傅抱石的人的精品真迹,若得到这样的作品,那就是可传家的宝物!若是大书画家的一般作品与应酬作品,艺术价值是有限的,鉴于他们名气巨大,也是有较高的价值,比如齐白石的精品拍卖价已经高达4亿多,普通作品价格在几百万元,不过这样的作品在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变动较大,不Y定能保值增值!既然收藏古今大师级书画家们的作品也需要精品、经典作品才能保值增值,那么对于大部分书画家的作品,必须要收藏到精品才会得到理想的回报!
张言好《傲雪翠竹》图自作诗文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收藏者来说,其经济能力是不足以收藏古今大师级书画家们的经典作品的,收藏书画作品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来进行,作品的质量必须是购买的第一位考虑因素,作者的社会地位,名气要放在次要的购买考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书画家的作品有传统功力,雅俗共赏,有自己风格那么他的名气都会由小到大,由无名到有名,作品价格也会由低到高进行转变,齐白石先生闯北京市作品是很难卖出的,生计都成问题,但是他的水平不断提高,陈师曾把他的作品带到日本一炮打响,知名度迅速提高,画价急增,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这样的例子,书画家这样的发展轨迹其实是最多的情况,需要收藏者,有眼力,有鉴赏眼光!
收藏者的鉴赏眼力,来自读书,经常观赏名家名作,多看展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规律而获得!判断一幅书画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必须把作品的艺术价值列在首位,优秀的书画作品必须有很好的书法与绘画技法,中G书画都要笔墨应用有境界,书法有浓、淡、干,湿,枯笔,绘画则是色不离墨,是水墨应用完美!中G画还要有景物情景境界,就是一幅作品对所表现的人物,山水,或花鸟,兰竹等题材的自然描绘与章法布局;书法作品就必须拥有很好的用笔,字形,与章法,有文人特有的书卷气息!人文境界就是有文化含量,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生活情景,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则是只见蝌蚪在水中游就表现了极佳的艺术理念!
对于一个真正的书画家,特别是书法家来说,他们必定是一个学问家,有渊博的知识,我们知识王羲之《兰亭序》是文章书法皆佳,颜真卿《祭侄文稿》也是文章与书法完美结合,柳公权是唐朝的状元也是诗人,清初的石涛,晚清的吴昌硕,现代的启功等都是学问高深的大书画家,只有这样的人的作品才有学术支持,有书卷气!因此选择书画作品,作者有学问是一个标准,不能诗文的书画家一般作品格调不高,收藏价值不大,这是一个标准!
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少演艺界人士利用自身知名度,也秀上书画作品炒卖,如赵忠祥先生,倪萍女士,刘晓庆女士等,他们在演艺界成就很大,但书画上实非专长,术业有专攻,书画艺术不是随便就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大众在收藏时也需要注意甄别!还有一些在政界,商界等有地位的人,如马云的作品虽然拍卖出了高高的价格,但是那是附在其知名度上的价值!这些人一旦本人地位下滑,知名度下降,其作品的价值仍然需要作品的本身艺术价值来决定,有可能无人问津,这样的例子太多,值得收藏者深思!